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有什么区别?

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概念界定来源不同

  • 小微企业:通常是一种习惯性的统称,是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合称,更多是从企业规模角度出发进行的宽泛描述。其概念在不同的政策语境下,可能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比如工信部等部门按照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来划分小微企业,这种划分多用于一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等相关政策领域。
  • 小型微利企业: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特定概念,主要用于税收领域,界定的目的在于明确哪些企业能够适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划分标准不同

  • 小微企业(以工信部等部门划型标准为例)
    •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100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4 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 30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20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3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 30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1 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 10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10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1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5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 不同行业有着各自对应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的具体范围来区分小型、微型企业,各行业标准存在差异。
  •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领域现行标准)
    •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 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0 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 30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 5000 万元这三个条件的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额。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资产总额则是按照企业全年的月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为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 ÷12,月平均值 =(月初资产总额 + 月末资产总额)÷2)。

享受的政策优惠侧重不同

  • 小微企业:在众多非税收相关政策方面能获得扶持,比如在融资方面,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一些专项贷款项目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动破除一些不合理的门槛限制,助力小微企业更便利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政府采购中,预留一定比例份额给小微企业,促进其业务拓展等。
  • 小型微利企业:重点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例如,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1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100 万元但不超过 3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总体而言,二者虽然有不同的界定标准和政策指向,但都体现了国家从不同维度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给予支持与帮助的意图。

 
ChaoLen
  • 本文由 ChaoLen 发表于 2024年12月26日12:58: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haolen.net/1920.html
财税资讯

货物高报出口,多退税款并非必然构成骗税

低值高报因多取得国家出口退税款且具有欺诈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骗取出口退税的典型行为。但是,骗取出口退税罪作为结果犯,须以构成要件结果的实现为既遂,即行为人须实际取得骗取的退税款利益。实践中,部分案件以...